人社部:“十四五”将大力发展技工教育
日期:2020-12-28 来源:九江市华科技工学校-学技术到华科考大学上华科 点击量:104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12月18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介绍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非常高兴邀请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先生。
首先有请汤涛副部长作介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汤涛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专题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各位媒体朋友表示热烈地欢迎和由衷地感谢!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技能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和技能人才工作。习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上周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东省广州市顺利闭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规格高、项目多、规模大、水平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习总书记为大赛专门发来了贺信,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改革攻坚、积极担当作为,推动技能人才工作实现新的发展和新的突破。“十三五”期间,全国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近1亿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超过1000万,技工院校向生产服务一线输送约500万毕业生(每年100万),表彰9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近900名全国技术能手,选拔1500余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在2017、2019年,分别组团参加了第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共获得31枚金牌、21枚银牌、13枚铜牌和29个优胜奖,两次荣登参赛国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成功申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在中国上海举办。蓬勃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前不久还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每年有上千万企业职工和院校师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渐形成,日益浓厚。广大劳动者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之路、实现技能报国的热情高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在《建议》中强调了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这个提法是第一次,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作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重要手段。《建议》中专门有一段是激发人才活力,专门提出了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建议》从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角度,提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学谋划、扎实推动“十四五”及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技能人才工作,为建设人才强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力量。
图片
发布会现场记者问答环节
❖新华社记者❖
汤涛副部长您好,刚才提到“十四五”规划建议当中提出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你也说这是第一次提出的全新提法,请问“十四五”时期在技能人才工作方面有哪些考虑?会不会在层面推出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
汤涛:
首先谢谢你的提问,你问的这个问题也是社会各界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十四五”时期,按五中全会精神有三句话:进入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
我们国家在技能人才供需两方面都要加强。一方面,加快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人才供给是技能人才供给上要做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施“十四五”的职业培训工作,现在正在开展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职业培训的力度还要加大,工作要做得更好。把技工教育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缓解目前存在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所谓结构性就业矛盾就是一方面有人无事干、另一方面有事无人干,要把这个结构性矛盾解决好。另外,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中,技术工人的供给要加强,塑造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优势。另一方面,要为扩大内需提供支撑。五中全会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要扩大内需,要强化技能的激励导向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推动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包括技术工人的待遇,要激发人才活力,不断释放经济增长的内需动力。与此同时,要促进2亿技能劳动者成为中等收入群体,这样在扩大内需上就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为国内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所做的一个积极贡献。
“十四五”的重点工作有六个方面: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激励表彰。我们准备在制定人社事业“十四五”规划的同时,制定职业培训“十四五”规划和技工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二是进一步实施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这个行动已经实施了接近两年,明年是重点,今后一个时期这个行动要做得更好。要推动各项专项培训计划的实施。同时抓住两个问题:一个是提高培训质量、一个是加强资金监管。提高培训质量方面有两个方面工作要做,提高补贴标准、进一步扩大范围。三是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目前技工学校接近2400所,在校生360万,每年有100万的技校毕业生进入产业工人和技术工人队伍。这个工作要做好。四是组织开展重大活动。积极筹办和备战在上海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开展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一带一路”大赛、行业的和各省的技能竞赛活动,同时组织开展好“技能中国行”活动。五是加强基础建设、能力建设。加大新职业开发力度,修订职业分类大典,加强职业标准、职业培训包开发,做好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等方面工作。六是要进一步做好已摘帽贫困地区的技能扶贫工作,是技校的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进一步巩固已有的脱贫成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请介绍一下“十三五”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主要特点以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谢谢。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 张立新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围绕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我们做好技能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高政治站位,牢记初心使命,注重从政治高度、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来思考定位、谋划推进技能人才工作,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技能人才工作领域不折不扣得到落实,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新发展。
“十三五”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成就从四个方面作介绍: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脱贫攻坚战略和就业优先政策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我们全面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规模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五年共开展补贴性培训近一亿人次,贫困劳动力培训约一千万人次,缓解了结构性就业矛盾,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办好技工院校,每年向生产服务一线输送近百万技能人才,他们成为我国技术工人的主体力量。
二是优化发展环境。研究制定并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从顶层推动全面改善技术工人待遇水平,优化技能人才发展环境,增强技术工人的获得感、自豪感,促进广大劳动者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劳动潜能,实现全面发展,唱响技能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主旋律。
三是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推动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十三五”全国新增高技能人才超过一千万,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00多个,技能工作室近700个,为高技能人才打造发挥作用的平台,促进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整个技能人才队伍素质提升、结构优化、规模扩大。
四是提高培养质量。制定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开发新职业和职业技能标准,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开发职业培训包,创新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的作用,蓬勃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推动国际国内培养标准的转化,促进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
❖海报新闻记者❖
近年来,“技工荒”成为全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劳动力市场上蓝领人才奇缺,技能型生产岗位人才难求,下一步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还有哪些举措?谢谢。
张立新:
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仍面临许多严峻的问题:一是技能人才数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二是与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相比,技能人才待遇不高,获得感不强。三是技能人才培养周期长、培养成本高,人员流动性大,企业培养动力不足。四是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观念尚未根本改变。基于上述原因,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综合施策,长期努力加以改善。
我们下一步拟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第一方面,加强培养培训,扩大技能人才供给规模。一是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政府财政资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社会捐助赞助、劳动者个人付费的多元投入机制,提升培训供给能力。要鼓励企业兴办培训,开展职工技能培训。要推广“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提高培训针对性。二是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坚持以促进就业、适应产业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技工院校结构和布局,深化校企合作、深化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使得技能人才培养与就业和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吻合度。
第二方面,加强激励,提高职工队伍稳定性。一是推动落实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意见要求,全面改善技能人才待遇水平。二是健全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坚持以用为本,推动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多层次发展通道。鼓励企业吸纳高技能人才参与重大生产决策、生产科研攻关。三是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评价,并且落实待遇。四是完善以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技能人才表彰制度。五是加大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力度,促进人才脱颖而出。对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要给予物质奖励。
第三方面,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一是注重从人才培养源头上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把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内涵纳入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作为职业道德要求的重要内容,塑造劳动者良好的职业素养。二是在培养培训的全过程强化工匠精神,推进工匠精神进学校、进课堂、进企业。三是做好工匠精神的长期持续宣传。结合五一劳动节、7·15世界青年技能日等重要节点,包括举办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等重大活动,做好集中宣传,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通过举措,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供给,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得高技能人才能够适应整个产业发展需求,为“十四五”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中国经营报记者❖
刚才提到2亿劳动者未来将成为中等收入者,请问2亿劳动者成为中等收入者的具体措施?包括他们的区域和职业?
张立新:
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已经超过2亿,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应该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但从整个就业和经济发展需求看,我国技能人才总量仍然不足,是结构不优、素质不高问题比较突出。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量仅为26%,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这个数据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所以要通过各种举措,加大人才供给,激励更多的劳动者是青年技能人才学习技能、投身技能,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中国的2亿技能劳动者是产业工人的重要主体,他们对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就业质量非常重要。激发他们的活力,要从政府激励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全力支持等各方面提高他们的待遇和地位,让他们有获得感,能够通过技能实现美好生活,实现人生价值。他们本身也是强大的扩大内需的消费力量,如果2亿技能劳动者成为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内需能够发挥作用。
具体促进提高他们的待遇、提高收入水平方面,我们将按照中央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要求,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方面,发挥政府促进作用,出台政策,加强激励,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环境,鼓励更多劳动者从事技能工作。
第二方面,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鼓励企业在职工收入分配中把技能作为一个重要要素加以体现,无论基本工资定级还是津贴补贴、绩效奖励等方面,都把技能作为重要要素。下一步,我们要不断完善措施,鼓励企业完善职工收入分配机制,促进企业收入分配积极向一线职工倾斜。在实践当中,我们确实有一批企业和大国工匠,已经在建立技能激励导向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比如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有的成为企业股东,凭技能入股。有的高技能人才的待遇,相当于企业的副总水平,这都是一些非常积极的表现。
第三方面,呼吁全社会关注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为他们鼓与呼。对技能人才作出的贡献给予奖励,是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共青团、工会、妇联这些社会群团,要在表彰方面加大力度,鼓励他们通过技能成长成才。
❖中国日报记者❖
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的贯通发展改革进展情况如何?对下一步工作安排有何考虑?
汤涛:
这也是当前工作当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实际上,技能人才和技术人才的贯通发展是一个人才评价问题,就是评价人才,在评价中实现贯通,在职业发展上构建更畅通的渠道。这项改革始于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这两个文件为我们做好职业发展贯通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2018年11月出台了《关于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意见》,这个《意见》实施了两年,目前效果不错。它主要针对工程技术领域,也就是工程师、技师、技师之间的贯通。我们初步统计,到去年有13个省开展了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工作,有1826名高技能人才取得了相应职称。职称和职业技能等级已经实现贯通。今年有更多的省在实施。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前一段工作取得的成效,还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选树贯通工作中的好典型、典型,进行进一步宣传推广。希望能借助咱们的新闻媒体、记者朋友们关注这个问题,进一步推广好的做法,进一步扩大覆盖面。
二是指导各地做实做好贯通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技能人才职业工种与技术人才职称对应参考关系,要把这个对应参考目录建立起来,重点解决高技能人才参评标准、实际工作表现与职称评定之间的对接问题。
三是扩展延伸贯通的领域。刚才讲工程技术领域实现贯通了,现在要进一步扩大评审范围,有些省已经扩大了。目前,我们已经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工作已经结束,近期要下发,预计12月会出台。我们准备把贯通领域延伸到技术技能融合发展的多个职称序列中。大家知道这次全国技能大赛中,其实很多项目在技术技能上都是融合的,所以我们在这方面还会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发展。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人社部一直致力于推进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计划今年年底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全部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请问这项工作目前进展如何?对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人社部下一步有哪些考虑?
张立新:
社会各界一直非常关注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在这里一并做个回应。2019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分步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我部进一步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一方面,积极做好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相关工作。一是印发通知,推动地方人社部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做好职能调整,也就是从直接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转为做好人才评价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二是明确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目录的时间表以及后续工作安排。三是商有关部门做好调整准入类职业资格相关修法工作。目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14项国家职业资格,涉及29个职业,已于9月30日前第一批退出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另一方面,要健全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按照《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要求,我们积极开展了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遴选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一是印发《关于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通知》,明确向用人主体放权,支持企业自主确定评价范围、自主设置技能岗位等级、自主运用评价方法,同时兑现相应的待遇。二是持续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遴选社会培训评价组织,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目前,全国共有3700多家企业、近900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已经完成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备案,104万名劳动者已经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些工作弥补了职业资格目录退出后的空白,为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评价提供了新的载体。三是完善配套措施,加强基础工作。印发《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规程》、《技能人才评价质量督导工作规程》,加强技能人才评价事中事后监管。完善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和职业分类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职业标准开发工作,健全职业标准体系,为技能人才评价提供支撑和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将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有序退出目录。同时,不断健全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一是全面实施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这是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一个主体。在符合条件的各级各类企业,全面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二是遴选发布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三是持续进行新职业开发,加大社会急需紧缺的职业标准开发力度,推动成熟的行业企业评价规范,上升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通过这些工作,为职业资格目录退出后技能人才评价提供新载体,为技能人才成长提供职业发展空间。
❖经济日报记者❖
习总书记近日向首届全国技能大赛致贺信。请问人社部门下一步对健全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方面有哪些考虑?同时,我们很关心全国技能大赛下一步会发挥什么作用?
张立新:
12月10日-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东省成功举办,习总书记致贺信,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在全社会产生很大反响,社会关注度很高,对于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贺信和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坚持”科学、绿色、开放、廉洁“的办赛原则,构建以世界技能大赛、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以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以企业岗位技能竞赛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不断提升职业技能竞赛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是完善职业技能赛事体系。坚持以世赛、以国赛,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定期组织开展“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扶贫大赛“等专项赛事。结合产业变革开展新职业技能大赛,会同行业部门举办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结合中华传统技艺传承举办相关特色技能大赛,指导各地围绕本地产业实际开展富有地域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联合组织开展区域性职业技能竞赛,加大对西部地区支持力度,形成“综合+行业”“国赛+地方赛”的多元赛事体系。我刚才介绍的这些情况,大家能看到,我们的赛事计划是非常丰富的,涵盖方方面面。
二是加强职业技能竞赛的政策引导。我们要总结办赛经验,制定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对竞赛的设立、经费渠道、社会赞助、开闭幕式活动流程等明确指导意见。推动竞赛的技术标准与世赛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让竞赛与新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让获奖选手真正能够代表本领域技能高水平,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我们要完善社会赞助政策,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办赛的积极性,实现竞赛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叠加效应,推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办赛模式。
三是加强职业技能竞赛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研修)中心、中国集训基地的作用,加大竞赛、教练、裁判、世赛翻译、赛事直播解说员、办赛人员等各类人才培养,建立竞赛人才队伍,为高质量、规范化办赛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是积极扩大职业技能竞赛的社会影响。坚持开放办赛理念,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立赛前、赛中、赛后立体式宣传矩阵,围绕企业和社会关注点开展多角度、多形式宣传,提高大赛关注度,让更多劳动者通过观看竞赛感受技能的魅力,提高学习技能的兴趣和热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在完善职业竞赛体系过程中,全国技能大赛要发挥三方面作用:一是示范作用。全国技能大赛作为国内技能竞赛的高规格赛事,为各地各行业办赛树立,促进学习办赛经验、提高办赛质量。比如本届全国技能大赛,我们创新引入了社会赞助参与办赛,我们创新开展了电视直播,由大国工匠、技能”“为获奖选手颁奖等做法都值得推广借鉴。二是促进作用。全国技能大赛的举办进一步让全社会认识到技能人才的重要性,认识到竞赛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必将促进各地各行业更加重视技能人才培养,重视职业技能竞赛工作。三是交流互鉴作用。大赛期间,各地各行业加强技能人才工作交流,学习借鉴各方面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和模式,推动竞赛和技能人才工作的均衡、多元发展。通过这些活动,不断缩小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方面的区域差距。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