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退学读技校,“周浩道路”的启示
日期:2021-05-11 来源:九江市华科技工学校-学技术到华科考大学上华科 点击量:1042有朋友的孩子,正在读初二,明年就要面临竞争激烈的中考。在成都这样的生活学校,只有40%的初中生能够考入“普通高中”,剩下的“不得不”去读技校。当父母说起“不得不”的时候,内心是苦涩的,因为这意味着一次竞争的失败。但是,技校本身的魅力正在增加,我这位朋友就一点都没有失落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做一个快乐的工匠。
9年前,一位叫周浩的北大学生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让很多人惋惜,但是也给了很多父母以启发,看来读技校也并不意味着“失败的人生”。如今,周浩早已毕业留校,他要在数控技术方面培养更多的学生出来。
在很多场合,周浩都不得不解释自己当初为何作出这么激烈的选择。他的答案是,北大当然非常好,但是却并不适合自己。实际上这是有前兆的,周浩从小喜欢拆分机械,他的梦想是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是“很不幸”,他的高考成绩太好了,青海省理科第6名,可以读中国任何一所大学,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他去读了北大的生命科学。
这样的选择,在大多数父母看来都是没有问题的,毕竟北大清华才是中国好的大学,读北大本身就是一个成就。但是,周浩的问题在于,他是一个个性突出的孩子,喜欢动手能力,而对理论思考不感兴趣,北大生命科学的课程让他痛苦不堪,他决定转学去读技校,成为轰动全国的事件。
现在近10年过去,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待这次转学的意义。2014年,周浩在校期间带领自己的同学团队,成功从811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第六届数控技能大赛冠军,这次表现,也让他成功留校,并解决了北京户口。2018年,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已经是青年教师的周浩斩获机械类一等奖。可以说,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周浩从好的学生,成长为好的老师。
从个人奋斗角度,周浩的人生称得上成功,也让当初不看好他转学的人们松了一口气。我们可以横向比较,他当初在北大读书的同学,如今又过得如何?在个人收入和对社会的贡献上,周浩和他们相比,可能并不逊色。
这样的比较似乎有点庸俗,但是却也意义重大。在很多人心中,读技校总是低人一等,这既是教育竞争的结果,也是现实考量:读技校的出路到底怎样?随着中国正在日益从制造业大国成长为制造业强国,“技师”越来越吃香。如今真正懂技术的人,挣的钱一点都不比那些985高校毕业的学生少。
但是,在“社会声望”上,两者的差别仍然存在。985毕业生拥有更好的工作环境,也更像是“成功人士”。周浩在作出转学决定的时候,曾参考德国数控技术的发展状况,而在培养技师方面,德国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和我们相似,德国学生也在初中阶段就早早“分野”,一些孩子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早早就去学习技工了。
德国的特别之处,是给了技术工人“第二次机会”。技术工人也有层级评定,优秀的可以评为工程师,而那些读理工大学出来参加工作的,也要评工程师。两者道路不同,但是殊途同归,在“社会地位”上,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学技术”(读技校)和“学理论”(读大学),在整体上就没有高下之分。
周浩是所在领域优秀的,但是他的“道路”目前来看还不够“普遍性”,在很多领域,“工人”仍缺乏“社会身份上升通道”。如果一些优秀的技工,能够成为工程师和“总工”,肯定能鼓舞更多人心,那样,才会有更多的周浩和更多的学生——即便他们不留校,在社会上也会得到更高的承认。